Category Archives: 儿科综合

小儿血管瘤–病因、诊断与治疗

Category : 儿科综合

温馨提示:本病是起源于皮肤血管的良性肿瘤,多发生于婴儿或儿童。多见于头、颈部皮肤,但粘膜、肝脏、脑和肌肉等亦可发生,常在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发现,以枕部的鲜红斑痣最常见。

小儿血管瘤病因

基因突变(35%

人体胚胎发育过程中特别是在早期血管性组织分化阶段,由于其控制基因段出现小范围错构而导致其特定部位组织分化异常,并发展成血管瘤。

机械损伤(30%

在胚胎早期(8~12月)胚胎组织遭受机械性损伤,局部组织出血造成部分造血干细胞分布到其它胚胎特性细胞中,其中一部分分化成为血管样组织并最终形成血管瘤。

病理改变

草莓状血管瘤和毛细血管海绵状混合瘤在光镜和电镜下的结构大致相同,可见大量毛细血管,微静脉和小静脉形成的血管丛,内皮细胞增生活跃,电镜下,内皮细胞呈扁平状或椭圆形,内皮细胞外围有连续的多层化基膜,在生长期和静止期内,肥大细胞数目甚多,葡萄酒色斑,橙红色斑与海绵状血管瘤和蔓状血管瘤的光镜下结构差异较大,但内皮细胞的超微结构基本相同,三者的内皮细胞均呈扁平状,体积小,胞质内细胞器不发达,仅见少量线粒体,内质网等,甚至缺如。

小儿血管瘤简介

小儿血管瘤是在出生时或出生后三个月至六个月内出现,常发生于头、脸及颈部,影响宝宝外观,2-8个月一般生长较为迅速,造成爸妈的担心。父母的耐心加上与医师密切配合,有时不必治疗就可痊愈。但具有危险性的婴儿血管瘤,如长在眼睛、咽喉、肢体末端,则需特别留意。本病是起源于皮肤血管的良性肿瘤,多发生于婴儿或儿童。多见于头、颈部皮肤,但粘膜、肝脏、脑和肌肉等亦可发生,常在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发现,以枕部的鲜红斑痣最常见。

小儿血管瘤预防

1.避免有害物质侵袭(促癌因素)

就是能够帮助我们避免或尽可能少接触有害物质。

肿瘤发生的一些相关因素在发病前进行预防,很多癌症在它们形成以前是能够预防的,1988年美国的一份报告详细比较了国际上恶性肿瘤相关情况,提出许多已知的恶性肿瘤其外部因素原则上是可以预防的,即大约80%的恶性肿瘤是可以通过简单的生活方式改变而预防,继续追溯,1969年Higginson医生所作的研究总结出90%的恶性肿瘤是由环境因素造成的,“环境因素”,“生活方式”即是指我们呼吸的空气,喝的水,选择制作的食品,活动的习惯和社会关系等。

2.提高机体抵御肿瘤的免疫力

能够帮助提高和加强机体免疫系统与肿瘤斗争。

我们目前所面临的肿瘤防治工作重点应首先关注和改善那些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因素,例如戒烟,合理饮食,有规律锻炼和减少体重,任何人只要遵守这些简单,合理的生活方式常识就能减少患癌的机会。

提高免疫系统功能最重要的是:饮食,锻炼和控制烦恼,健康的生活方式选择可帮助我们远离癌症,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和适宜的体育锻炼可以使身体的免疫系统处于最佳状态,对预防肿瘤和预防其他疾病的发生同样有好处,另外有研究显示适当活动不仅增强人体免疫系统,而且通过增加人体肠道系统蠕动而降低结肠癌的发病率,在这里我们主要认识饮食在预防肿瘤发生方面的一些问题。

人类流行病学和动物实验研究显示维生素A对降低患癌的危险性起着重要的作用,维生素A支持正常的黏膜和视觉,它直接或间接参与身体大多数组织功能,维生素A存在于动物组织中如肝脏,全蛋和全牛奶,植物中是以β-胡萝卜素和类胡萝卜素形式存在,在人体内能转化为维生素A,维生素A的过度摄入可以造成机体的不良反应而β-胡萝卜素和类胡萝卜素则无此现象,血中低维生素A含量增加患恶性肿瘤的危险性,研究表明那些血中低水平维生素A摄入的人增加患肺癌的可能,而对于吸烟者血中低水平的维生素A摄入者有加倍患肺癌的可能,维生素A及其混合物可以帮助清除体内的自由基(自由基可以引起遗传物质的损害),其次能够刺激免疫系统和帮助体内分化细胞,发展成有序的组织(而肿瘤的特征是无序的),一些理论认为维生素A能够帮助早期受到致癌物质侵袭发生变异的细胞逆转过来而成为正常生长的细胞。

另外有一些研究建议单纯补充β-胡萝卜素药物并不能降低患癌症的风险,相反使肺癌的发病略有增加,然而,当β-胡萝卜素结合维生素C,E和其他抗毒素物质,它的保护作用就显示出来了,其原因是当它自己消耗时也可增加体内的自由基,另外不同的维生素之间存在交互作用,人和鼠的研究均显示应用β-胡萝卜素可以降低体内40%的维生素E水平,比较安全的策略是吃不同的食物保持维生素的平衡来抵御癌症的侵袭,因为有些保护因素至今我们还未发现。

维生素C,E是另外一种抗肿瘤物质,它们能够预防食物中致癌物质如亚硝胺的危害,维生素C能保护精子不受基因学破坏而降低其后代患白血病,肾癌和脑瘤的危险,维生素E能降低皮肤癌的危险,维生素E与维生素C一样具有抗肿瘤作用,它是抗毒素和清除自由基的清道夫,维生素A,C,E的联合应用产生的保护机体抵抗毒素的作用要比单独应用为好。

目前有关植物化学的研究引起人们的普遍重视,植物化学就是在植物中发现的化学物质,包括在植物中发现的维生素和其他物质,已经发现几千种植物中的化学成分,其中许多具有抗癌作用,这些化学物质的保护机制不但降低致癌物质的活性而且增强机体免疫力抵御致癌物质的侵袭,大多数植物提供的抗氧化剂活性超过了单纯维生素A,C,E的保护作用,例如一杯甘蓝只包含了50mg的维生素C和13U的维生素E,但它的抗氧化剂活性相当于800mg的维生素C和1100U的维生素E的抗氧化活性,可以推断水果和蔬菜中的抗氧化剂效果远比我们所知道的维生素的效果要强,无疑天然的植物产品将有助于今后的防癌工作。

小儿血管瘤并发症 并发症 听力障碍

1、造成听力障碍:血管瘤的发病还会造成患者出现听力障碍,腮腺血管瘤可完全阻塞外耳道并影响听觉,但不会影响患儿发育。

2、造成视力障碍:视力障碍是血管瘤中常见的并发症,由于眶周血管瘤可阻挡视线,就会造成导致费用性弱视。即使视线不受影响,上睑血管瘤也可引起散光。眶周或眶内血管瘤可以引起眼轴破坏、散光、近视,从而导致废用性弱视。废用性弱视是失明的常见原因之一。

3、引起出血:由于血管瘤的瘤体受容易在受到外界的影响而发生破裂出血,随着年龄的增长,由于患儿好动,血管瘤最容易受到创伤并导致严重出血,尤其是病变部位表浅者。血管瘤出血并不像其他创伤出血给予包扎或加压即可控制。溃疡性血管瘤具有自发出血倾向,受到轻微创伤后就会引起出血。

4、引起溃疡:血管瘤的常见并发症有溃疡,其发病率大约为5%,处于快速增殖期或在特殊解剖部位(上唇、上胸部、肛周或会阴部)最易发生。

小儿血管瘤图册 小儿血管瘤症状 常见症状 出血倾向 耳鸣 血管杂音 静脉曲张 蜘蛛痣 鲜红斑痣

血管瘤可生长于身体的任何部位,但以皮肤和皮下组织多见,其次为口腔黏膜和肌肉,骨骼,肝,脾,颅内也可发生,而消化道,肾,心,肺等罕见。

1.毛细血管瘤

(1)新生儿斑痣:又称表皮毛细血管瘤(capillary hemangioma),是一种淡红色或蓝色的表皮变色,通常位于头顶中线后部,颈部或骶部,出生时即存在,一般在数月内逐渐自行消失,无需治疗。

(2)皮内毛细血管瘤:有3种临床变异型,出生后即有,特点是在真皮内呈现有成熟的内皮细胞组织型毛细血管,多位于感觉神经分布的区域,如三叉神经。

①橙红色斑:是一种从橘红色到铁锈色的斑块,平坦而不高出皮肤表面,多在前额,上眼睑,鼻孔,枕等部位,压迫可褪色,不会自然消失,干燥法,冷冻法和摩擦法或X线照射,均无效,一般无须治疗,必要时,可用化妆品掩饰,偶尔行切除。

②葡萄酒色斑:呈暗紫色,出生时即有,很少扩展,面部葡萄酒色斑可能伴有颅内血管瘤,即Sturge-Weber综合征,近年来,国外多采用手术治疗,如面积大,可分期手术,并可植皮,手术要在5岁前进行,以免对儿童产生心理影响。

③蜘蛛痣:又称星状血管瘤,其特征是从一个皮下中心小动脉,发出许多放射形扩张的皮内毛细血管,形态酷似蜘蛛,好发于面,臂,手和躯干上部,压迫中央可使蜘蛛痣消失,如果不自然消退,可在放大镜下,用烧红的针头刺烧肿瘤中央,效果较好。

(3)草莓状毛细血管瘤:又称幼年性毛细血管瘤,可能完全或部分消失,通常在生后不久出现,肿瘤常高于皮肤,鲜红色,分叶,形如草莓,好发于面,头皮和颈部,压迫无明显变化,一般在1~4岁逐渐消退,也可用手术,冷冻,硬化剂,低电压,短距离放疗等方法。

2.毛细血管海绵状血管瘤和海绵状血管瘤

(1)毛细血管海绵状血管瘤(capillary cavernous hemangioma):又称混合型血管瘤,一般出生时已存在,主要发生在面颈部,肿瘤可达到很大体积,在最初的6个月生长迅速,具有侵犯性,但仍可自然消退,而不会完全萎缩,因此要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如激素疗法,冷冻和放疗等。

(2)海绵状血管瘤(angio cavernoma):是由大量充满血液的腔隙或窦形成,腔壁上有内皮细胞层,腔隙由纤维结缔组织分开,肿瘤多生长在皮下组织内,可达肌肉,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以四肢,躯干多见,触之如海绵样感觉,为平坦或凸凹不平,压迫可陷下,可能自动缩小,但不会完全消失,目前对海绵状血管瘤的有效疗法主要是手术和激素疗法。

3.蔓状血管瘤

较少见,为包含有小动脉和小静脉吻合的血管瘤,好发于头皮或肢端,皮下可及血管迂曲,有血管搏动,皮肤温度增高,听诊可闻及血管杂音,可有剧烈的疼痛,并可引起耳鸣,这种血管瘤不会自动消失,故应早期治疗,对局限性蔓状血管瘤(hemangioma racemosum),惟有手术治疗,肿瘤过大,可分期手术,必要时植皮。

4.管瘤性综合征

管瘤性综合征是指临床上患有上述某一种血管瘤,有规律地伴有另一些病理情况,而形成几种独立的病理实体或综合征。

(1)遗传性出血性血管扩张征:主要表现为皮肤和黏膜的毛细血管扩张,具有显著的出血倾向,病理切片可见扩张的毛细血管壁菲薄,往往仅有一层内皮细胞,直接处于向外菲薄的表皮下面,该毛细血管瘤常为多发性,平坦或略凸出皮肤,形状不规则,好发于手背和鼻腔黏膜,指压可苍白,易出血,治疗可采用激素或电凝法。

(2)斯特奇-韦伯综合征:系面部葡萄酒色斑合并颅内血管瘤(Sturge-Weber syndrome),故对面部葡萄酒色斑要严密注意和检查,如其位于三叉神经第一支眼神经感觉区的皮肤,是并发Sturge-Weber综合征的重要部位,此综合征无根治疗法,常伴有癫痫及智力低下。

(3)马富西综合征:无遗传性,出生时完全正常,尔后逐渐出现单侧软骨发育不良,导致双侧肢体发育不平衡。

(4)林道-(冯)希佩尔综合征:为小脑,脑干,脊髓,视网膜,肝等处生长的单个或多个血管瘤,同时伴有胰腺,肾,肾上腺囊肿或腺瘤,该瘤范围虽广,但属良性。

(5)Klippel-Trenaunay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肢体软组织和骨过度增长肥大,皮下静脉曲张,皮肤血管瘤,发病男女差别不大,目前尚无规范性的疗法,多数学者主张轻者保守治疗,重者或出现并发症时手术治疗。

小儿血管瘤的检查

一般实验室检查结果无特异发现。

伴有耳鸣、癫痫等表现者,可做脑CT、血管造影等检查。其他综合征根据临床选择B超、X线等相应检查。

1.瘤体外观特征(葡萄酒斑状或杨梅状等)。

2.压之褪色或缩小。

3.体位元试验阳性,扪诊及静脉石,穿刺抽出凝全血(海绵型),扪有搏动感,听诊吹风样杂音,压闭供血动脉及杂音消失(蔓状型)。

4.血管造影示瘤区造影剂浓聚或血管畸形。

5.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

小儿血管瘤诊断鉴别

根据临床表现和相关检查即可诊断。

鉴别诊断

与血管球瘤,血管肉瘤等相鉴别,其特点如下:

1.血管球瘤:指,趾甲床及其附近的锐性疼痛性肿物,寒冷刺激时疼痛尤甚,位于甲下者,可见指,趾甲局部隆起,表面可呈浅红色,紫色或稍暗,多不让触碰。

2.血管肉瘤:较少见,肿瘤呈结节状,无痛,紫红色,浅表者易出血和破溃,镜下所见众多的杂乱无章的肿瘤性血管,瘤细胞在基底膜内增生,可贴附于血管内壁,形成结节状突出于管腔,瘤细胞多呈梭形,未分化者呈多边形,类内皮细胞样,核大,深染,核分裂较多,可见到多核瘤巨细胞。

免疫组化对确定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可选择敏感的内皮标记物,第八因子相关抗原,CD31,CD34等对确定诊断有重要帮助。

小儿血管瘤治疗

(一)治疗   

1.无需治疗   

(1)新生儿斑痣:一般在数月内逐渐自行消失,无需治疗。   

(2)皮内毛细血管瘤:一般无须治疗,必要时,可用化妆品掩饰,偶尔行切除。   

2.非手术治疗 :包括干燥法、冷冻法、摩擦法、硬化剂、低电压、电凝法、短距离放疗、激素疗法等。如蜘蛛痣可用烧红的针头刺烧肿瘤中央,效果较好。   

3.手术治疗: 如手术面积大,可分期手术,并可植皮。手术要在5岁前进行,以免对儿童产生心理影响。   

(二)预后   

示肿瘤分型、发生部位、范围和有无合并症而不同,能自然消退或经治疗可根除者预后好,颅内血管瘤如斯特奇-韦伯综合征,因有癫痫和智力低下而影响预后。

小儿血管瘤护理

1.保持良好情绪,注意作息规律。

2.避免吃生冷凉菜,不吃剩饭菜,水果不可多吃,不要吃过硬的食物。

3.要避免用力,大便保持通畅,如果大便干结,要用点开塞润肠药物等。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