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膜炎球菌血症–病因、诊断与治疗

Category : 内科 , 血液科

温馨提示:搞好个人环境卫生,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脑膜炎球菌血症病因

(一)发病原因

引起本病的脑膜炎双球菌属奈瑟菌属,革兰染色阴性,主要寄居在鼻咽部,通常由患者或带菌者的飞沫传染,多见于10岁以下的儿童,流行季节成人也可发病,冬春两季为好发季节。

(二)发病机制

脑膜炎双球菌侵入血循环引起败血症,皮肤表现以瘀斑为主,病理表现为血管内皮损害,血管壁有炎症,坏死和血栓形成,同时有血管周围出血,并有皮肤,皮下,黏膜及浆膜等局灶性出血。

脑膜炎球菌血症简介

脑膜炎球菌血症为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败血症,皮肤表现以瘀斑为主,病理表现为血管内皮损害,血管壁有炎症坏死和血栓形成,同时有血管周围出血,并有皮肤皮下黏膜及浆膜等局灶性出血,引起本病的脑膜炎双球菌,属奈瑟菌属革兰染色阴性,主要寄居在鼻咽部通常由患者或带菌者的飞沫传染,多见于10岁以下的儿童。流行季节成人也可发病,冬春两季为好发季节。

脑膜炎球菌血症预防

1.流行期间做好宣传工作,注意搞好个人环境卫生,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早期隔离,注射流脑菌苗,也可药物预防。

2.注意皮肤卫生,加强身体锻炼,增进抵抗力。

3.保持皮肤机能的完整性,对于皮肤病,尤其是瘙痒性皮肤病,应及时进行合理治疗,防治皮肤损伤,避免搔抓及皮肤摩擦等刺激。

4.衣帽,毛巾,面盆等禁止公用,防止接触传染,对患者适当进行隔离,患者所用敷料及接触物要严格消毒或焚毁,在患病期间,除应用药液清洗皮损外,禁止用自来水洗涤患部,以防扩延。

5.发病时应禁饮酒或食辛辣刺激食物,少食厚味食物。

脑膜炎球菌血症并发症 并发症 败血症单纯疱疹

普通型败血症期约10%患者于发病后2天左右,唇周或其他部位可出现单纯疱疹。单纯疱疹是人类单纯疱疹病毒所致的病毒性皮肤病。祖国医学称为热疮。好发于皮肤粘膜交界处,如咽、唇缘、眼睑和外生殖器。表现为自觉瘙痒或灼热感;皮疹为密集成群、针尖大小的水疱,破溃后形成浅溃疡;皮损好发于皮肤粘膜交界处,如口周、唇缘、眼睑和外生殖器等部位。

脑膜炎球菌血症症状 常见症状 败血症 斑丘疹 红斑样皮疹 皮肤瘀点 疱疹 瘀斑 结节 脑膜炎 菌血症 脓疱

由于脑膜炎球菌败血症有各种类型,故其皮损表现也有多样。

1.普通型败血症期 皮疹可见于70%左右的病人,病后不久即出现,主要为瘀点和瘀斑,见于全身皮肤和黏膜,大小为1mm~1cm,瘀点,瘀斑出现前偶可见全身性玫瑰色斑丘疹,病情重者瘀点,瘀斑可迅速扩大,且因血栓形成发生皮肤大片坏死,此外,尚可见到疱疹,脓疱,约10%患者于发病后2天左右,唇周或其他部位可出现单纯疱疹。

2.暴发型败血症 常于短期(12h)内出现遍及全身的广泛瘀点,瘀斑,并迅速扩大融合成大片皮下出血或继以坏死。

3.慢性脑膜炎双球菌败血症 发热后常成批出现皮疹,以红色斑丘疹最为常见,瘀点,皮下出血,脓疱亦可见到,有时可见结节红斑样皮疹,中心可有出血,皮疹多见于四肢,发热消退后皮疹亦退去。

脑膜炎球菌血症的检查

组织病理:败血症期主要病变为血管内皮损害,血管壁有炎症,坏死和血栓形成,同时有血管周围出血,并有皮肤,皮下,黏膜及浆膜等局灶性出血。

暴发型在皮肤血管内皮细胞内及腔内均可发现大量革兰氏阴性双球菌,皮肤内脏血管损害更为严重而广泛,有内皮细胞破坏和脱落,血管内有纤维蛋白-白细胞-血小板组成的血栓。

慢性期可见到血管周围较多淋巴细胞浸润,中性粒细胞较少,在瘀点区除出血外,可见较多的中性粒细胞。

脑膜炎球菌血症诊断鉴别

从患者脑脊液或血液中培养出脑膜炎双球菌诊断立即可成立,在早期瘀斑损害中取血涂片检查可获得阳性结果。

脑膜炎球菌血症治疗

(一)治疗 

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治疗。可采用青霉素或氯霉素,头孢曲松或头孢呋辛。此外,尚需注意酸碱平衡及预防电解质紊乱。  

(二)预后  

暴发型败血症 常于短期(12h)内出现遍及全身的广泛瘀点、瘀斑,并迅速扩大融合成大片皮下出血或继以坏死。慢性脑膜炎双球菌败血症,发热消退后皮疹亦退去。

脑膜炎球菌血症护理

1、保持心情舒畅,有乐观、豁达的精神、坚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2、合理饮食,补充营养,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3、注意皮肤卫生,加强身体锻炼,增进抵抗力。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