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泥角化病–病因、诊断与治疗

Category : 皮肤科

温馨提示:对于已经患有本病的患者应进行积极治疗,避免病情加重诱发严重并发症。

灰泥角化病病因

(一)发病原因

病因还不明,可能与热或化学损伤有关。

(二)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目前还不清楚,本病常多见于澳大利亚,可能与曝光量多有关,类似皮损亦见于沥青和焦油工作者。

灰泥角化病简介

灰泥角化病损害类似脂溢性角化病,但较小,呈丘疹状。发生于四肢未端,主要在下肢,尤其是跟腱附近,也可见于前臂、掌跖。其直径约3至10毫米。附着不牢固,因此很易刮除,数目多少不等,少则两个,多则数百个。大多发生于40岁以上的男子,特别是冬季干燥时期,病变较明显。

灰泥角化病预防

本病病因不明确,可能与热或化学损伤有关。组织学上,本病表现如角化过度型脂溢性角化病。故预防方法应针对病因学进行,在进行化学实验或者从事高温工作者,应注意进行自我保护,如佩戴安全手套,可以避免化学品的直接损伤。其次对于已经患有本病的患者应进行积极治疗,避免病情加重诱发严重并发症。

 

灰泥角化病并发症 并发症 细菌感染

由于本病主要是导致皮肤损伤,且有皮肤完整性被破坏,故可皮肤完整性遭破坏诱发皮肤细菌感染或者真菌感染,通常继发于体质低下,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以及有灰指甲等真菌感染的患者,如并发细菌感染可有发热、皮肤肿胀、破溃及脓性分泌物流出等表现。严重病例可导致脓毒血症,故应引起临床医生的注意。

灰泥角化病图册 灰泥角化病症状 常见症状 皮损似干燥的灰泥样

皮损似干燥的灰泥样,疏松黏着在皮肤表面,易于除去,皮损直径1~5mm,数目数个至数十个,好发于下肢,特别是跟腱附近,亦见于足背,前臂和手背,从不侵犯掌跖,躯干和头部。

 

灰泥角化病的检查

组织病理:表皮呈乳头瘤病和疏松角化亢进,似“教堂尖顶”状,可见轻度棘层肥厚,但无角化不全及假性角囊肿,颗粒层增厚,肿瘤基底部平坦,可见血管周围轻微炎症反应。

灰泥角化病诊断鉴别

根据临床表现,皮损特点,组织病理即可诊断。

鉴别诊断

1.脂溢性角化病

好发于老年人面,胸,背等处,皮损褐色或褐黑色,表面有油腻性鳞屑或痂,组织病理检查本病可有角化不全,假性角囊肿和基底层色素增深,可与灰泥角化病鉴别。

2.光化性角化病

本病主要发生于老年男性,以面,手背等暴露部位多见,组织病理检查,可见表皮细胞呈非典型性,核分裂象当常见,可以鉴别。

3.大细胞棘皮瘤

本病为轻度角化,边界清楚的斑疹,通常单发,好发于曝光部位,组织病理可见细胞核大,偶可见核分裂象活跃,可与灰泥角化病鉴别。

灰泥角化病治疗

(一)治疗  

可用润滑剂使皮损软化脱落,12%乳酸铵洗剂,0.1%维A酸乳膏或20%尿素霜外用,亦很有效。  

(二)预后  

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

灰泥角化病护理

1.在易于发生脓皮病的单位(如某些工厂,农机站,小学校等)中广泛进行有关防治化脓性皮肤病的宣传教育工作,定期进行预防检查,尽可能消灭一切发病因素。
 
2.注意皮肤卫生,加强身体锻炼,增进皮肤的抵抗力。
 
3.保持皮肤机能的完整性,对于皮肤病,尤其是瘙痒性皮肤病,应及时进行合理治疗,防治皮肤损伤,避免搔抓及皮肤摩擦等刺激。
 
4.衣帽,毛巾,面盆等禁止公用,防止接触传染,对患者适当进行隔离,患者所用敷料及接触物要严格消毒或焚毁,在患病期间,除应用药液清洗皮损外,禁止用自来水洗涤患部,以防扩延。
 
5.发病时应禁饮酒或食辛辣刺激食物,少食厚味食物。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