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诱发的肠炎–病因、诊断与治疗

Category : 内科 , 消化内科

温馨提示:合理使用抗生素,杜绝滥用。

抗生素诱发的肠炎病因

病因:

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可使肠道菌群失调,使肠道内耐药的金葡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某些梭状芽胞杆菌和白色念珠菌等大量繁殖引起肠炎后。滥用抗生素,改变了肠道存在的微生物区系,或出现耐抗生素菌株而引起的肠炎。

抗生素诱发的肠炎简介

抗生素诱发的肠炎又称抗生素相关性肠炎,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可使肠道菌群失调,使肠道内耐药的金葡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某些梭状芽胞杆菌和白色念珠菌等大量繁殖引起肠炎。发病多在持续用药二三周后,亦有短至数日者。体弱、严重的原发病、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抗癌药,或免疫功能低下者更易发病。婴幼儿病情多较重。严格床旁隔离,预防院内交叉感染,病情允许停用原来抗生素或换用其他窄谱抗生素。腹泻、腹痛明显者,可对症给予微生态制剂、收敛剂、解痉药等治疗。

抗生素诱发的肠炎预防

滥用抗生素,改变了肠道存在的微生物区系,或出现耐抗生素菌株而引起的肠炎。故应该合理使用抗生素,杜绝滥用。

抗生素诱发的肠炎并发症 并发症 真菌性肠炎

病情严重者可以致死。最初结肠粘膜充血并出现点状出血,粘膜隐窝有小脓肿形成。脓肿逐渐扩大,局部肠粘膜表层坏死脱落,形成表浅小溃疡并可累及粘膜下层。溃疡可融合扩大或相互穿通形成窦道。病变进一步发展,肠粘膜可出现大片坏死并形成大的溃疡。残存的肠粘膜充血、水肿并增生形成息肉样外观,称假息肉。假息肉细长,其蒂与体无明显区别。有时溃疡穿通肠壁引起结肠周围脓肿并继发腹膜炎。病变局部的结肠可与邻近腹腔器官发生粘连。

抗生素诱发的肠炎症状 常见症状 乏力 腹泻 恶心 便血

1.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炎:原发性者少见。它是细菌侵袭肠壁和产生肠毒素所致。主要症状为腹泻,轻症日泻数次,停药后即逐渐恢复:重症腹泻频繁,大便有腥臭味,呈黄或暗绿色,水样,粘液较多,少数为血便。可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和酸中毒。伴有腹痛和不同程度的中毒症状如发热、恶心、呕吐、乏力、谵妄,甚至休克。大便镜检有大量脓细胞和成簇的革兰阳性球菌,培养有金葡菌生长,凝固酶试验阳性。

2.假膜性小肠结肠炎:由难辨梭状芽胞杆菌引起。除万古霉素和胃肠道外用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外,几乎各种抗生素均可诱发本病,可在用药1周内或迟至停药后4~6周发病。亦见于外科术后,肠梗阻、肠套叠、巨结肠和肾衰等衰弱患者。

主要症状为腹泻,轻症每日大便数次,停抗生素后即很快痊愈。重症频泻,大便为黄或黄绿色,水样,可有假膜排出,少数大便带血。可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和酸中毒。伴有腹痛、腹胀和中毒症状,严重者可发生休克。对可疑病例可行直肠镜和乙状结肠镜检查。

大便做厌氧菌培养、组织培养法检测细胞毒素可协助确诊。

3.真菌性肠炎:常为白色念珠菌所致,常伴鹅口疮。大便次数增多,稀黄,泡沫较多,带粘液,有时可见豆腐渣样细块(菌落),偶见血便,镜检可见真菌芽生细胞和假菌丝。做大便真菌培养进行鉴别。

抗生素诱发的肠炎的检查

1.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炎:大便镜检有大量脓细胞和成簇的革兰阳性球菌,培养有金葡菌生长,凝固酶试验阳性。

2.假膜性小肠结肠炎:大便做厌氧菌培养、组织培养法检测细胞毒素可协助确诊。

3.真菌性肠炎:镜检可见真菌芽生细胞和假菌丝。做大便真菌培养进行鉴别。

抗生素诱发的肠炎诊断鉴别

诊断

根据病史、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资料可以诊断。

鉴别诊断

本病应与溃疡性结肠炎、结肠Crohn病、缺血性肠炎以及艾滋病结肠炎等相鉴别。

抗生素诱发的肠炎治疗

1、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营养支持,必要时输血浆和白蛋白。

2、严格床旁隔离,预防院内交叉感染,病情允许停用原来抗生素或换用其他窄谱抗生素。

3、腹泻、腹痛明显者,可对症给予微生态制剂、收敛剂、解痉药等治疗。

抗生素诱发的肠炎护理

1、饮食上应注意清淡,给予流质或半流质的食物,如各种粥类、米汤等。

2、严重病例或恶心呕吐剧烈者需禁食,给予胃肠外营养,待症状缓解后,逐步恢复正常饮食。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