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湿泄泻–病因、诊断与治疗

Category : 内科 , 消化内科

温馨提示:应注意保暖,不熬夜。

寒湿泄泻病因

一般来说,引起泄泻的原因,主要是寒热虚实的不同。至于具体原因,则要看大便形状、病程长短等具体的症状。

如果大便有黏液不爽,一日数解,常为湿热积滞肠道。大便有脓血,伴有里急后重,大便次数多而排便不畅的,这多为湿热下注大肠而造成的痢疾。

如果腹痛即泻,泻下急迫,这是由于肝强脾弱,肝脾不和而致的痛泻证。

如果大便呈水样,突然发病,一日数次,肛门灼热、尿黄短赤,或伴有恶心等证,这多是由于邪热下迫大肠之热泻证。

如果大便泄泻,夹有不消化食物,大便酸腐臭秽,或如败卵,或伴有呕吐、口臭、舌苔腐腻者,这是由于食积不化,脾胃受损的伤食泻。

如果泄泻病程较长,时间较久,大便稀软不成形,常伴有腹胀、纳少、疲倦无力、面色萎黄,多为脾虚而致的泄泻。

寒湿泄泻简介

寒湿泄泻中有湿邪的症状表现:头重如裹,四肢沉重,口腔粘腻,连泄泻的质地也要比风寒泄泻的粘腻不爽。因此对于寒湿泄泻一定要散寒与祛湿并重,以达到止泻的目的。

寒湿泄泻预防

应注意保暖,不熬夜。

保健食疗

1、补骨脂煲猪腰:猪腰1对,补骨脂10克,芡实30克,党参20克。先将猪腰内的筋膜臊腺去除,切成花,与补骨脂、芡实加水适量煮1小时,调味分2~3次服用。隔日1剂,连吃5~7剂为好。

2、党参金樱子汤:党参20克,金樱子12克,芡实10克,红糖适量。将上诉药物水煎取汁,用红糖调味,每日1剂。

寒湿泄泻并发症 并发症 脱水

寒湿泄泻是我国北方寒冷季节的一种多发病。轻者由于食欲大减以及严重的水泻;重者,因食欲废绝,排粪失禁引起脱水而死亡。

寒湿泄泻症状 常见症状 消瘦 无力 口粘腻 气虚体质 血虚 手握物无力

气虚者表现舌软无力,走路摇摆。体瘦,加党参、黄芪、白术各10g;血虚者表现黏膜苍白,消瘦毛焦加熟地、川芎、红花各10g。寒重者表现耳鼻四肢厥冷,口色白滑,口腔温低,拱背怕冷甚至体温下降,加肉桂、砂仁、炮姜;肚胀加木香、小茴香、枳壳;食滞者加山楂、神曲;泻剧者加乌梅,车前子、泽泻兼有表证者加柴胡,紫苏、生姜。

寒湿泄泻的检查

1、肠镜:肠镜检查是经肛门将肠镜循腔插至回盲部,从黏膜侧观察结肠病变的检查方法。

2、便常规:便常规检验可以了解消化道有无细菌、病毒及寄生虫感染,及早发现胃肠炎、肝病,还可作为消化道肿瘤的诊断筛查。

3、粪便显微镜检查:粪便显微镜检查是临床常规检查的主要内容,用于检查各种有形成分,如细胞、寄生虫、结晶、细菌、真菌。

 

寒湿泄泻诊断鉴别

诊断

根据病史、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资料可以诊断。

鉴别诊断

1、突然拉稀,粪便酸臭或腥臭,质地稀薄,鼻寒耳冷,寒颤、肠音响亮,尿少色泽黄,体温正常,后期体温下降;口色青白或淡白,脉沉迟或沉细,有受寒湿病史,一般根据症状可鉴别。

2、肠炎:腹泻为肠炎最主要的症状,也是常见的症状,常常反复发作或持续不愈,轻者每天2-5次,重者20-30次,粪便性质个体差异极大,软便,稀糊状、水样、粘液便不一,但大便以粘液脓血便多见,有的表现为痢疾样脓血便。早上起床后腹泻及餐后腹泻最常见。个别病人还会出现便秘、腹泻交替进行的现象,一般根据临床症状及肠镜可明确。

3、肠息肉:肠息肉会导致大便习惯改变,包括大便时间、次数的改变,以及便秘或不明原因的腹泻。特别是便秘与腹泻反复交替出现,更要引起警惕。

4、直肠癌:直肠癌作为一种危害严重的肠道恶变,会出现不明原因大便习惯改变或粪便异常,需要肠镜及病理来鉴别。

寒湿泄泻治疗

应注意保暖,不熬夜。

寒湿泄泻中医治疗方法   

治法:芳香化湿,解表散寒。方药:藿香正气散。方中藿香解表散寒,芳香化湿,白术、茯苓、陈皮、半夏健脾除湿,厚朴、大腹皮理气除满,紫苏、白芷解表散寒,桔梗宣肺以化湿。若表邪偏重,寒热身痛,可加荆芥、防风,或用荆防败毒散;若湿邪偏重,或寒湿在里,腹胀肠鸣,小便不利,苔白厚腻,可用胃苓汤健脾燥湿,化气利湿;若寒重于湿,腹胀冷痛者,可用理中丸加味。

寒湿泄泻护理

1、调整饮食

2、记录患者大便、小便和呕吐的次数、量和性质每次大便后清洗臀部,防止发生尿布皮炎。

3、注意保暖

腹泻患者往往易脱水,加之饮食控制,易畏寒,若出现四肢冰冷,体温不升,可用热水袋保暖,但应注意防止烫伤。

4、做好床边隔离

护理患者前后均要认真洗手,防止交叉感染。

5、注意口腔卫生

腹泻患者有时由于使用较长时间的抗生素,可使口腔霉菌生长而发生鹅口疮,因此要多喂开水清洁口腔,有呕吐时,可用棉花醮温开水轻擦口腔,已发生鹅口疮可在患处涂以1%龙胆紫药水。

6、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脱水是否改善

注意一般状况、神志、精神、面色、肢体温度以及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的变化。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