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B病毒感染–病因、诊断与治疗

Category : 其他

温馨提示:多吃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的食物有助于疾病的康复。

EB病毒感染病因

(一)发病原因

EBV呈球形,直径180~200nm,基因组为DNA。属于疱疹病毒属,电镜下其形态结构与其他疱疹病毒相似。EBV具有在体内外专一性地感染人类及某些灵长类B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人是EBV感染的宿主,主要通过唾液传播。无症状感染多发生在幼儿,根据血清学调查,我国3~5岁儿童EB病毒vca-lgG抗体阳性率达90%以上。EB病毒对生长要求极为特殊,需在非洲淋巴瘤细胞、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血液、白血病细胞和健康人脑细胞等培养分离。

EB病毒在人群中广泛感染,主要通过唾液传播,也可经输血传染。

(二)发病机制

EBV进入机体有3种不同途径:一是EBV感染人类B淋巴细胞并增生,渗入感染细胞;二是EB病毒长期潜伏在淋巴细胞内,以环状DNA形式游离在胞浆中,并整合到染色体内;三是EBV能被灭活后重新产生感染性,按原有方式再感染细胞或者病毒传入到另一个个体。EBV最初复制部位是口咽部,在B淋巴细胞和口腔上皮细胞内生长繁殖,然后感染B淋巴细胞,这些细胞大量进入血液循环而造成全身性感染。并可长期潜伏在人体淋巴组织中,当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潜伏的EB病毒活化形成得复发感染。

EB病毒感染简介

Epstein-Barr病毒(EBV)为疱疹病毒科嗜淋巴细胞病毒属的成员,它在世界各地都有分布,为95%以上的成人所携带。EBV是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病原体,更为重要的是,EBV与鼻咽癌、儿童淋巴瘤的发生有密切相关性,被列为可能致癌的人类肿瘤病毒之一。

EB病毒感染预防

1.依据EBV主要是通过唾液传染的特点,应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禁止随地吐痰。

2.严禁口对口喂饲婴儿。

3.预防接种EB病毒疫苗(国内已研制成功)。

EB病毒感染并发症 并发症 脑膜炎周围神经炎

约有50%出现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鼻咽癌多发生于40岁以上中老年人。

5~12岁儿童可能出现非洲儿童淋巴瘤。

神经系统感染可出现病毒性脑膜炎、周围神经炎等。呼吸系统可表现为病毒性肺炎。心血管系统可表现为病毒性心肌炎。 

EB病毒感染症状 常见症状 食欲减退 腹泻 肝脾肿大 恶心 淋巴结肿大

潜伏期约4~7周,感染可涉及到全身的各个器官脏器,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一般有发热,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全身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皮疹等,有的还可出现神经系统症状,本病恢复期较长,一般需2~4周。

EB病毒感染的检查

1. 可用核酸杂交和PCR等方法检测细胞内EB病毒基因组和其表达产物(RNA、蛋白)的存在。

2.血清学检查仍为目前诊断CMV感染常用最有效的方法。

(1)嗜异性抗体凝集试验:主要用于传染性单核白细胞增多症的辅助诊断,患者于发病早期血清可出现lgM型抗体,能凝集绵羊红细胞,抗体效价超过1:100有诊断意义,但只有60-80%病例呈阳性。

(2)EBV特异性抗体检测:用免疫酶染色法或免疫荧光技术。

EB病毒感染诊断鉴别

本病须与巨细胞病毒感染鉴别。

巨细胞病毒感染是由巨细胞病毒(cmv)引起的性传播疾病。有20%在出生时无任何症状,但也有出生后不久出现昏睡、呼吸困难和惊厥等,并于数天或数周内死亡。其他症状有意识运动障碍、智力迟钝、肝脾肿大、耳聋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等。

EB病毒感染治疗

(一)治疗:   

EBV感染目前尚无特效治疗,主要为对症用药。急性期应卧床休息。继发细菌感染时可酌情选用抗菌药物治疗。   

肾上腺皮质激素可使炎症迅速消退,其剂量如泼尼松30~60mg/d,分次口服,4天后快速递减剂量,直至停药。对肾上腺皮质激素疗效不良者,可给予免疫球蛋白静脉滴注。   

确诊有脾破裂者应紧急外科处理。

无环鸟苷、丙氧鸟苷、阿昔洛韦、α干扰素、更昔洛韦能抑制EB病毒的复制,但对临床症状的改善并无明显作用。

(二)预后:   

疾病大多能自愈。也可能转化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非洲儿童淋巴瘤、鼻咽癌。

EB病毒感染护理

病区宜经常通风,病人口腔分泌物应专门容器收集,消毒无害化处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