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流性胆管炎–病因、诊断与治疗

Category : 内科 , 消化内科

温馨提示:饮食上应注意清淡,多以菜粥、面条汤等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为佳。

返流性胆管炎病因

病因:

本病系因食管下端扩约肌功能失调、胃和( 或)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进入食管而引起的食管粘膜炎症。

发病机理主要为食管下括约肌功能减弱,继发性食管蠕动障碍是使食管炎持续存在并加重的因素。

返流性胆管炎简介

反流性胆管炎(refluxing cholangitis)又称上行性胆管炎,是肠道内细菌逆行感染而致。除胆肠内瘘外,胆肠吻合术后肠内容物逆流进入胆道系统是最常见原因。Oddi括约肌切开术后也可发生,特别是胆道放置直径大的金属支架者。

返流性胆管炎预防

 防止感染发生;当炎症出现时,及时应用有效的抗菌素;合理调配食谱,不宜过多食用含动物脂肪类食物,如肥肉和动物油等; 当有肠虫(主要为蛔虫)时,及时应用驱虫药物,用量要足,以防用药不足,蛔虫活跃易钻入胆道,造成阻塞,引起胆囊炎。

返流性胆管炎并发症 并发症 胆囊结石胰腺炎

 可并发胆囊结石,阻塞性黄疸,原发性胰腺炎。

返流性胆管炎症状 常见症状 右上腹痛 恶心与呕吐 高热寒战

临床表现:

1)反复发作的胆管炎,以反复发作的寒战、高热为主;一般表现为弛张热,体温高者可达39~40℃。

2)上腹或右上腹持续性疼痛,很少出现绞痛。

3)常伴严重恶心、呕吐。

4)很少出现黄疸。病情随发作频率增多而加重。

3)体征:右上腹压痛或肝区叩痛。

返流性胆管炎的检查

 胆囊胆道B超检查,CT检查,上消化道X线钡餐。

返流性胆管炎诊断鉴别

诊断检查:

1.诊断要点

病史:既往有胆肠吻合术或Oddi括约肌切开术、胆道放置金属支架史。

2.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急性炎症期可表现为白细胞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多,甚至出现中毒颗粒。

(2)影像学检查:

1)B超和CT:可见胆道内有气体存在。

2)上消化道钡餐检查:部分患者胃肠造影剂反流至胆囊或胆管,可了解反流及滞留情况和吻合口有无狭窄。

3) PTC:可发现肝胆管和吻合口的情况,以及是否有肝内胆管结石存在,还可发现胆道肠道内瘘。

4) MRCP:也可为诊断本病提供依据。可观察胆肠吻合口情况、胆道系统变异等。

返流性胆管炎治疗

1.非手术治疗:对症状轻、发作不频繁者,试用抗感染和利胆治疗。

2.手术治疗:原则是修复或重建胆道,胆肠内引流术可附加防反流措施。

术前进行多种、多方位的胆系和胃肠道影像学检查,术中探查以排除肝内胆管结石、狭窄等其他引起胆管炎的疾患,明确反流性胆管炎的诊断。

对于已行胆肠吻合术后发生反流性胆管炎患者,发生反流性胆管炎往往潜伏着手术失败的危险,对于原发疾病治疗当中行胆道内引流时,手术方式较多,但临床证明,以胆道空肠Roux-en-Y为优。但同样存在发生反流性胆管炎之虑,它的发生可能与吻合口自身的缺陷,输出肠襻肠管盲端较长,空肠襻的旷置长度不够长及抗反流作用不足有关。对于胆道内引流术中的抗反流问题,有许多抗反流的术式,如肠襻的Roux-en-Y吻合、改良“Y”肠肠吻合口角度、在输出肠管上加做人工肠套叠或人工乳头等,这些抗反流的效果如何及哪种术式较好,存在异议。在临床上肠襻Roux-en-Y胆肠吻合应用较多,但有的作者据实验研究的结果显示,输出肠襻从最短20cm到75cm之间抗反流作用无显著性差异,即便输出肠襻长度达100cm也不能完全预防反流性胆管炎的发生,目前,多数作者选择旷置肠管的长度大致50~60cm之间。为了加强抗反流作用,在肠肠吻合后使之成“Y”形,做法是将两个空肠襻在并行位置缝合 6~8cm长,以促近端肠内的食糜顺蠕动排至远端空肠内,但也有报道如果抗反流作用强,则对胆石排出的力量就弱。因此,对肝内胆管结石病人加抗反流装置时要权衡利弊。

具体的手术方法选择视病情而定,手术探查及影像学检查证实原胆肠吻合口狭窄或已完全闭塞,以及在吻合口近端存在狭窄和结石,此时,原吻合口已失去意义,取尽结石和纠正肝内胆管的狭窄,并建立起新的通畅的引流,在重建内引流过程中遇胆总管和肝内胆管狭窄时,应予切开成形,防止术后再狭窄。对于可能由于胆肠“Y”形吻合肠襻过短引起的反流,在治疗上相对简单,将肠襻延长即解决了反流的问题。

返流性胆管炎护理

1.调整日常生活与工作量,有规律地进行活动和锻炼,避免劳累。

2.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情绪激动和紧张。

3.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大便,多食水果及高纤维素食物。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