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关节脱位–病因、诊断与治疗

Category : 骨外科

温馨提示:增进人民健康,提高工作效益,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积极开展对踝部损伤的预防工作。

踝关节脱位病因

直接损伤(50%):

当踝关节跖屈位时,小腿突然受到强有力的向前冲击力,可致踝关节后脱位,当踝关节背伸位,自高处坠落,足跟着地,可致踝关节前脱位,当压缩性损伤使下胫腓关节分离时,可致踝关节上脱位。

 

踝关节脱位简介

因距骨体处于踝穴中,周围有坚强的韧带包绕,牢固稳定,故单纯踝关节脱位极为罕见,多合并有骨折,本节讨论的是以脱位为主,合并有较轻微骨折的踝部损伤,简称为踝关节脱位(dislocation of ankle joint),此种损伤以后脱位最多见,前脱位次之,向上脱位最为少见。

踝关节脱位预防

1.加强卫生宣传教育,利用电视,广播等各种形式,对这类损伤的病因,预防方法进行科普教育和宣传,如避免穿高跟尖底鞋在凹凸不平的道路上疾行,是预防踝部损伤的重要措施。

2.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和规范操作,检查防护设备,按常规着防护装备,保持正确体位,避免不良姿势,防止急性扭伤和慢性劳损。

3.适当的体力劳动或体育锻炼,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踝部损伤的发生和将损伤减低至最小限度,使薄弱,松弛的踝部韧带和软组织得到增强,增加踝关节活动的柔韧性及骨的刚度。

4.损伤后要早期诊断,正确选择治疗措施,不可急于过早活动,要经过充分的休息,制动,使损伤组织得到良好的恢复。

踝关节脱位并发症 并发症 骨折

本病最常合并骨折、神经损伤等。如肩关节有脱位病例约30~40%合并大结节骨折,也可发生肱骨外科颈骨折,或肱骨头压缩骨折,有时合并关节囊或肩胛盂缘自前面附着处撕脱,愈合不佳可引起习惯性脱位。肱二头肌长头肌腱可向后滑脱,造成关节复位障碍。

踝关节脱位症状 常见症状 内踝下区域疼痛肿胀 踝关节疼痛 单纯骨折 关节疼痛 单腿半蹲痛

受伤后踝部即出现疼痛,肿胀,畸形和触痛,后脱位者胫腓骨下端在皮下突出明显,并可触及,胫骨前缘至足跟的距离增大,前足变短;前脱位者距骨体位于前踝皮下,踝关节背屈受限,向上脱位者外观可见伤肢局部短缩,肿胀剧烈。

踝关节脱位的检查

关节脱位的诊断并不困难,一般根据其病史和临床表现,以及简单的体格检查便可做出诊断,但临床上应用辅助检查能够更清楚地了解脱位的情况,包括诊断是否对周围骨头有损伤。

X线检查:确定脱位的方向、程度、有无合并骨折等有重要的作用。

踝关节脱位诊断鉴别

外伤史,临床表现中局部症状,疼痛,肿胀,畸形和触痛,后脱位者胫腓骨下端在皮下突出明显,并可触及,胫骨前沿至足跟的距离增大,前足变短;前脱位者距骨体位于前踝皮下,踝背屈受限;上脱位者外观肢短缩,常规X线片能够确诊,CT扫描可发现细微骨折。

踝关节脱位治疗

(一)治疗

1.踝关节后脱位的治疗

应立即在腰麻或硬脊膜外麻醉下复位,复位方法是先屈曲膝关节,再行足跖屈牵引,当距骨进入踝穴后,即背伸踝关节,并用长腿石膏固定5周,合并有严重骨折按踝关节骨折处理。

2.踝关节前脱位的治疗

伤后立即在麻醉下复位,屈膝关节,足背伸,进行牵引,当距骨与胫骨前下唇解脱,即推距骨向下向后复位,复位后,用长腿石膏固定足在跖屈位3周,后更换足踝背伸位石膏再固定2~3周,若有严重骨折,固定时间共需8~12周。

3.踝关节向上脱位的治疗

要在良好麻醉下牵引复位,复位时膝屈曲,自大腿向上反牵引,握持足向下牵引,当距骨向下至踝穴时,胫腓骨便可复位对合,此时跖屈,背伸踝关节,以矫正踝关节前,后方移位,上短腿石膏,足在微背伸位,内,外踝要用力挤压使之对位,石膏在2周时更换,避免肿胀消失后石膏的相对松弛,若伤处软组织肿胀剧烈,复位失败或甚感困难者,可予手术开放复

(二)预后

治愈后,由于周围韧带损伤,关节不稳,晚期出现骨关节炎,效果欠佳。

踝关节脱位护理

1心理调护:突然而来的意外事故造成的骨折,病人会很紧张,尤其对功能锻炼会有顾虑,因此护理人员要仔细观察病人的情志变化,耐心讲解功能锻炼的重要性、方法并指导病人正确锻炼,以解除其顾虑而能积极锻炼以配合治疗。
 
2家庭护理:
 
(1)合理安排以富含维生素及钙质的饮食为好。

(2)增加日照时间,如为冬季日照不足可适当补充维生素D或鱼肝油以促进钙质吸收。

(3)出院后的功能锻炼方法同前。

(4)注意患肢夹板的位置及松紧度,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

(5)注意患肢血运情况,如发现患肢夹板压迫的部位疼痛,或暴露在远端的手指发绀或发白均应及时就医。

(6)维持功能位置,体位要求同前。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