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卡放线菌病–病因、诊断与治疗

Category : 其他

温馨提示:做好皮肤和犬舍的清洁卫生工作,防止发生外伤,发现外伤应及时涂擦紫药水或碘酊。

诺卡放线菌病病因

诺卡氏菌病是由诺卡氏菌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的慢性传染病,本病主要经皮肤创伤感染而发病,少数病例也可经呼吸道而感染,除犬外,猫,银狐,鼬鼠,水獭等经济动物也可感染发病。

诺卡放线菌病并不常见但分布于世界各地,各年龄组均可发病,但发病率以老年男性居高,淋巴网状系统恶性病,器官移植,大剂量皮质类固醇或其他免疫抑制剂治疗均为好发因素,但约一半病人并无预先存在的疾病,本病已被认为是晚期艾滋病患者的一种机会性感染,其他诺卡菌有时也可引起局部或偶也可是全身性的感染。

诺卡放线菌病简介

这是一种急性或慢性的,常为弥漫性的肉芽肿-化脓性传染病,通常由一种土壤腐生的需氧革兰氏阳性杆菌、星形诺卡菌感染所致。

诺卡放线菌病预防

本病尚无特异的疫苗预防,主要是做好皮肤和犬舍的清洁卫生工作,防止发生外伤,发现外伤应及时涂擦紫药水或碘酊, 对仅发生于体表皮肤的轻症病例,只须对脓肿做外科治疗即可治愈,如能配合使用磺胺类药物,可提高其疗效,但剂量要足够,疗程宜长,常用的药物有复方新诺明,二甲胺四环素(用量3毫克/千克体重·次,1日2次),强力霉素,红霉素,庆大霉素等,均对本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也可将磺胺类药物与氨苄青霉素联合使用,在治疗的同时,必须结合实行脓肿引流和坏死组织切除等外科疗法。

诺卡放线菌病并发症 并发症 脓肿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常在病变部位周围或其它部位出现新的脓肿,该病菌可随血液转移到其它组织器官,出现相应组织器官的功能障碍。

诺卡放线菌病症状 常见症状 寒战 脑脓肿 纳差 肺部感染

弥漫性诺卡放线菌病通常以肺部感染开始,其表现可与放线菌病相似,但诺卡放线菌更常经血源性传播并形成脑脓肿,或较罕见的在肾脏或其他多脏器形成脓肿。皮肤或皮下脓肿常发生,有时作为局部感染的原发部位,肺部病变时,最常见的症状有咳嗽、发热、寒战、胸痛、衰弱、纳差和体重减轻。但这些症状都是非特异性的,并且与肺结核或化脓性肺炎相似。胸腔积液也可发生,约1/3病例可发生转移性脑脓肿。通常可有严重头痛和局灶性神经系统异常。本感染可以是急性的,亚急性的或慢性的。

诺卡放线菌病的检查

1、实验室检查 真菌直接镜检可见革兰染色阳性的纤细分支菌丝,抗酸染色为阳性。

2、组织病理检查 为化脓性肉并肿性炎症,中央可见颗粒,有时周围存在茵鞘,其外绕以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异物巨细胞及浆细胞浸润,血管及其周围有增生现象,可见革兰染色阳性的细长分支茵丝。

诺卡放线菌病诊断鉴别

诊断

从经体检,X线检查或其他影像检查发现的局部病变获取的标本或组织培养找到星形诺卡菌,便可作出诊断.常可见革兰氏阳性杆菌的弱抗酸的珠状簇和分支细丝(应用硫酸可脱色的改良抗酸染色,而不是像结核分枝杆菌染色时用的乙醇酸)。星形诺卡菌不像伊氏放线菌那样呈棍棒状。

鉴别诊断

溃疡性皮肤结核:多见于儿童好发于颈侧腋下胸部及腹股沟皮损早期为黄豆大小的皮下结节可移动质硬无痛与皮肤粘连继之出现干酪样坏死破溃形成瘘管愈后留有萎缩性短痕组织病理检查为结核性肉芽肿性改变 。

应与各种肺部疾病,细菌性脑脓肿,肉瘤,晚期梅毒等鉴别。

诺卡放线菌病治疗

治疗

抗生素   

对磺胺类过敏或出现难治性感染,一般应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如:丁胺卡那霉素、四环素、亚胺培南、头孢曲松、头孢噻肟或环丝氨酸。   

若不治疗常致死。不同情况的病人治疗效果不一样。有弥漫性感染伴免疫受损的病人死亡率可高于50%,免疫功能正常并且病变局限于肺部的病人。死亡率最低,可低于15%。   

氨苯磺胺   

因为大多数病例对治疗反应缓慢,氨苯磺胺的剂量应维持血浓度12~15mg/dl(如磺胺嘧啶4~6g/d口服)连续数月。TMP-SMZ或单独大剂量氨苯磺胺(磺胺嘧啶)也可应用。

诺卡放线菌病护理

注意休息,合理饮食, 多食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以保证维生素的摄入量。避免吃油炸、油腻的食物。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