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下间隙感染–病因、诊断与治疗

Category : 其他

温馨提示:注意口腔卫生,养成饭后漱口、早晚刷牙的良好口腔卫生习惯,减少重舌破溃后及针刺后染毒。

舌下间隙感染病因

舌下间隙(sublingual space)位于舌和口底粘膜之下,下颌舌骨肌及舌骨舌肌之上,前界及两侧为下颌体的内侧面;后部止于舌根,由颏舌肌及颏舌骨肌又可将舌下间隙分为左右两部,二者在舌下肉阜深面相连通,舌下间隙后上与咽旁间隙,翼下颌间隙相通,后下通入颌下间隙。

下颌牙的牙源性感染,口底粘膜损伤,溃疡,以及舌下腺,颌下腺导管的炎症均可引起舌下间隙感染。

舌下间隙感染简介

舌下间隙感染是指舌下间隙的急性化脓性感染,舌下间隙感染不多见,主要临床表现有一侧或双侧的舌下肉阜或颌舌沟区口底肿胀。

舌下间隙感染预防

积极治疗下颌磨牙化脓性根尖周炎,下颌智齿冠周炎,颌下淋巴结炎,防止感染。

舌下间隙感染并发症 并发症 脓肿

相邻间隙受累时可出现颌周及颌下脓肿,并有相应的临床症状。

舌下间隙感染症状 常见症状 脓性分泌物 舌裂 白细胞增多 脓肿 充血 磨牙

1.病史 成人有下颌磨牙化脓性根尖周炎,下颌智齿冠周炎史,婴幼儿,儿童多能询问出上呼吸道感染继发颌下淋巴结炎病史。

2.临床表现 颌下三角区炎性红肿,压痛,痛初表现为炎性浸润块,有压痛;进入化脓期有跳痛,波动感,皮肤潮红;穿刺易抽出脓液,病人有不同程度体温升高,白细胞增多等全身表现。

3.鉴别诊断 急性化脓性颌下腺炎,常在慢性颌下腺炎的基础上急性发作,它也表现有颌下三角区红肿压痛及体温升高,白细胞增加的急性炎症体征,但多不形成颌下脓肿,并有患侧舌下肉阜区,颌腺导管口红肿,压迫颌下有脓性分泌物自导管口流出,摄X线口底咬片多能发现颌下腺导管结石。

一侧或双侧的舌下肉阜或颌舌沟区口底肿胀,粘膜充血,舌体被挤压抬高,推向健侧,运动受限,语言,进食,吞咽出现不同程度的困难和疼痛,感染向口底后份扩散时,可出现张口障碍和呼吸不畅,脓肿形成后在口底可扪及波动;如自发穿破则有脓液溢出,如涎腺来源,颌下腺导管口可有脓液排出,相邻间隙受累时可出现颌周及颌下脓肿,并有相应的临床症状。

舌下间隙感染的检查

临床体格检查:颌下三角区炎性红肿、压痛,痛初表现为炎性浸润块,有压痛;进入化脓期有跳痛、波动感、皮肤潮红;穿刺易抽出脓液。病人有不同程度体温升高。粗针穿刺,可穿出脓液。

临床实验室检查:分泌物检查可找到病原体,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明显增高,以中性粒细胞增高为主。

舌下间隙感染诊断鉴别

急性化脓性颌下腺炎,常在慢性颌下腺炎的基础上急性发作,它也表现有颌下三角区红肿压痛及体温升高,白细胞增加的急性炎症体征,但多不形成颌下脓肿,并有患侧舌下肉阜区,颌腺导管口红肿,压迫颌下有脓性分泌物自导管口流出,摄X线口底咬片多能发现颌下腺导管结石。无需与其它疾病相鉴别。

舌下间隙感染治疗

脓肿形成后,一般在口底肿胀最明显或波动区,与下颌体平行切开粘膜,钝分离进入脓腔引流。注意勿伤及舌神经、舌动脉、颌下腺导管。对已溃破者,沿溃破口稍子扩大置入引流条即可。

舌下间隙感染易由下颌舌骨骨后缘借颌下腺体进入颌下间隙。一旦颌下脓肿形成,仅从口底引流则效果不好,应及时由颌下区作切开引流。

舌下间隙感染护理

(1)注意口腔卫生,养成饭后漱口、早晚刷牙的良好口腔卫生习惯,减少重舌破溃后及针刺后染毒。

(2)小儿要用心护理,经常保持颈项及涎液流经部位的清洁,避免发生皮肤损害。

(3)注意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避免油腻食物。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