腓总神经卡压症–病因、诊断与治疗

Category : 骨外科

温馨提示:食方面要做到规律、合理,即以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为主。

腓总神经卡压症病因

(一)发病原因

1.外伤 最为常见,多见于腓骨头,颈处骨折,胫骨外侧平台骨折,足内翻损伤,N窝外侧软组织损伤等。

2.慢性损伤 多见于长时间蹲位,盘膝而坐,跪地,足内翻畸形等,这些情况都可使腓骨长肌过度紧张,致其起始部的腱性组织卡压腓总神经。

3.医源性因素 在临床上亦较为常见,如石膏,夹板压迫等。

4.肿物 腓骨头,颈处的肿瘤,如骨巨细胞瘤,软骨骨瘤,血管瘤等;股二头肌肌腱,腓骨长肌起始部的腱鞘囊肿。

5.其他 不明原因的卡压。

(二)发病机制

由于腓总神经在绕腓骨颈处位置固定且不移动,位于皮下,其深面又为坚韧的腓骨,因而此处最易引起卡压。

腓总神经卡压症简介

腓总神经卡压症是指腓总神经及其主要分支受压而引起的病变。

腓总神经卡压症预防

1、本病通常系外伤、医源性损伤、肿瘤压迫等原因导致,主要是根据病因进行预防。

2、高危工作者,如建筑工人、采矿工人容易造成损伤,在工作过程中应注意保护自己。

 

腓总神经卡压症并发症 并发症 腓骨肌萎缩症

本病可直接引起腓总神经支配肌肉出现乏力、麻木、针刺等异常感觉,由于长期的肌肉失去神经营养,可以造成腓肠肌萎缩。其次腓总神经常有外侧支以及内侧支两个分支,根据损伤的严重程度可以导致相应的足部改变,外侧支损伤导致足内翻,内侧支损伤可导致"马蹄足"。

腓总神经卡压症症状 常见症状 感觉障碍 疲劳 无力 麻痹

慢性损伤的患者开始时主诉小腿外侧疼痛,行走时加重,休息后减轻,随后渐出现小腿酸胀无力,易于疲劳,小腿外侧及足背感觉减退或消失,胫骨前肌,趾长伸肌,拇长伸肌以及腓骨长,短肌不同程度的麻痹可引起足下垂并且轻度内翻,急性卡压的患者多在一次局部压迫后出现小腿侧及足背感觉障碍,足下垂。

在腓总神经卡压引起完全性损伤的患者,可见足下垂,行走时呈跨越步态,小腿外侧及足背感觉障碍,伸拇,伸趾,足背伸,足内外翻障碍,小腿前外侧肌群萎缩。

1.Tinel征: 腓骨颈部叩打有放射痛为阳性。

2.肌电图: 可了解损伤的部位及程度,同时可排除其他疾病。

3.X线片: 膝关节X线片可发现骨骼的病变。

腓总神经卡压症的检查

1.肌电图: 可了解损伤的部位及程度,同时可排除其他疾病。

2.X线片: 膝关节X线片可发现骨骼的病变。

腓总神经卡压症诊断鉴别

诊断

依据病史,临床表现,Tinel征及肌电图检查,即可诊断。

鉴别诊断

1.小儿麻痹后遗症足下垂 此病为脊髓灰质炎病毒侵犯脊髓前角细胞,引起支配的肌肉不同程度地瘫痪,胫骨前肌瘫痪在临床上最为常见,因而亦可引起足下垂,跨越步态,但此病患者很小就发病,病史长,感觉功能正常。

2.腰椎间盘突出症 中年人好发,主要表现为腰痛伴下肢放射性痛,此病亦可表现为小腿外侧及足背感觉障碍,但足下垂少见,腰椎CT或椎管造影检查可鉴别。

腓总神经卡压症治疗

(一)治疗   

1.保守治疗: 应用消炎镇痛药物,局部封闭,矫正支具固定踝关节于外翻位,同时辅以电刺激及神经营养药物治疗。   

2.手术治疗: 对外在压迫因素解除后观察1个月神经功能无恢复及保守治疗无效者,应及早手术治疗。可行腓总神经探查松解术,如腓总神经已完全变性、纤维化,则需行病变段神经切除神经移植术。对晚期患者,如踝关节功能正常,无骨性改变,可行肌腱移植术,如胫骨后肌代趾长伸肌;如踝关节已有骨性改变,则需行骨性手术,如三关节融合术。   

(二)预后   

预后尚可。

腓总神经卡压症护理

1、遇事注意冷静,避免情绪激动产生冲突导致本病。

2、医疗工作者应提高自身手术技能,对于膝关节以及腓骨骨折外固定、手术是应注意保护腓总神经。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