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梅毒–病因、诊断与治疗

Category : 内科 , 消化内科

温馨提示:忌油炸及辛辣刺激食物,辛辣食物如辣椒、洋葱、 生蒜、胡椒粉等。

胃梅毒病因

病因:

胃梅毒由梅毒螺旋体侵犯而引起。

发病机制

病变开始在胃黏膜下层,早期梅毒即可使胃壁受累,但多数为一过性,第二期梅毒胃黏膜病理变化没有特异性,胃部病变主要是三期梅毒引起,表现为炎性浸润及形成树胶样肿,单发或多发,组织学呈肉芽肿改变,可见类上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及巨细胞围绕的中心性坏死病变,病原体在暗视野下嗜银染色或荧光素标记抗体染色可看到,也可采用免疫接种而发现,炎性浸润以黏膜下层为主,肌层也可增厚,病变处表面黏膜光滑,色泽较暗,也可在胃壁形成典型的树胶肿,浅表结节,以后溃破成溃疡,接触时有硬结感,形成瘢痕或穿破胃壁。

胃梅毒简介

胃梅毒(syphilis of stomach)是由于梅毒螺旋体侵犯胃壁所致,是一种罕见的胃疾病。主要是因为成人主要通过性行为而被感染的梅毒。临床分为三期,除侵犯皮肤粘膜外,还可以累及内脏器官,是一种较为严重的性传播疾病。主要通过性行为传染,也可由输血、手术甚至衣物等间接传染。

胃梅毒预防

1.在3个月之内凡接触过传染性梅毒的性伴应予检查,确诊及治疗。

2.早期梅毒在治疗期禁止性生活。

3.预防性接触传染最重要的是洁身自爱,性伴侣应该专一,避免不洁性生活,和多个性伴侣。

4.为预防血液传播,要做到不吸毒,不与他人共用注射器、针头;尽量不输血或注射血制品,不与他人公用牙刷毛巾等。

5.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发现自己有溃疡、皮疹等可疑症状,尤其是在有危险性行为后,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医,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治愈。梅毒病人可以无症状,因此即使毫无症状,也有可能已感染梅毒。

胃梅毒并发症 并发症 胃溃疡胃十二指肠溃疡瘢痕性幽门梗阻

胃部病变主要为晚期梅毒引起,可在胃壁形成典型的树胶肿,但并不多见,树胶肿破溃后可形成溃疡,瘢痕或穿破胃壁,由于瘢痕的形成而致胃变形呈砂钟状。

胃梅毒图册 胃梅毒症状 常见症状 上腹部疼痛 消化性溃疡 腹痛 腹胀 恶心 消瘦

症状发展较缓慢,但进行性加重,随着胃容积缩小和并发溃疡而明显,开始多表现为饭后上腹部疼痛或不适,伴有上腹胀,恶心,呕吐和消瘦,乏力等,因胃瘢痕形成及幽门通过受阻,腹痛和呕吐加重,有些病人症状类似消化性溃疡,少数病例腹部体检可触及肿块。

 

胃梅毒的检查

血康瓦反应多为阳性,早期胃梅毒时胃酸无明显变化,晚期可出现胃酸分泌减少。

1.胃X线钡餐造影 可提示:

(1)砂钟胃。

(2)弥漫性胃壁受累,形成皮革胃。

(3)胃充盈缺损。

(4)胃容积减少而呈管状狭窄。

(5)多为浅溃疡,X线检查不易发现,如为大溃疡,X线检查似癌性溃疡。

2.胃梅毒初期胃镜检查可见胃炎性改变,包括胃黏膜充血,糜烂,散在出血点,胃窦部可见浅表溃疡,晚期梅毒出现胃窦狭窄,胃壁蠕动减弱,以及树胶肿破溃后形成较大不规则的溃疡,外观难与癌性溃疡区别。

胃梅毒诊断鉴别

胃梅毒无特异症状,诊断较困难,依据以往疾病史,初期梅毒下疳病史及胃X线检查,血清抗原反应,有助于确诊,胃镜所见及活组织检查符合梅毒的病理改变,可确定诊断,经抗梅毒治疗后,胃部X线钡餐造影显示病变好转或消失,对诊断亦有帮助。

胃梅毒有时与胃癌及胃溃疡难以鉴别,但胃梅毒多发生于未经抗梅毒治疗的年轻患者,病程较长,体重下降较胃癌缓慢,有时须经活组织检查或手术后病理检查方能确诊。

胃梅毒治疗

(一)治疗   

治疗可采用青霉素200万~400万U,静点,4小时1次,连续10天,如对青霉素过敏可用红霉素或四环素2g/d,分2次静点,连续30天。若病变广泛,幽门不全梗阻,疼痛持续不好转,营养状况很差者,可手术治疗。   

(二)预后

经充分治疗的患者,应随访2~3年。疗后第1年内每3个月复查1次,包括临床与血清(非螺旋体抗原试验),以后每半年复查1次。随访期间严密观察其血清反应滴度下降与临床改变情况,如无复发即可终止观察。 

胃梅毒护理

①、保持乐观愉快的情绪。长期出现精神紧张、焦虑、烦燥、悲观等情绪,会使大脑皮质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平衡失调,所以需要保持愉快的心情。

②、生活节制注意休息、劳逸结合,生活有序,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对预防疾病有很大的帮助。做到茶饭有规律,生存起居有常、不过度劳累、心境开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③、合理膳食可多摄入一些高纤维素以及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营养均衡,包括蛋白质、糖、脂肪、维生素、微量元素和膳食纤维等必需的营养素,荤素搭配,食物品种多元化,充分发挥食物间营养物质的互补作用,对预防此病也很有帮助。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