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心房扑动–病因、诊断与治疗

Category : 内科 , 心内科

温馨提示:首先查清病因,积极进行病因治疗。

老年人心房扑动病因

发病原因:

多为器质性心脏病,多见于冠心病,高血压,肺心病,肺栓塞,病态窦房结等。

发病机制:

环行激动:动物实验研究证实心房扑动是冲动在心房内环形运动的结果,也有人用乌头碱使心肌的自律性异常增高引起房扑或房颤。

老年人心房扑动简介

心房扑动可以认为是在房性心动过速与心房颤动之间的中间型,当心房异位起搏点频率达到250~350次/min且呈规则时,引起心房快而协调的收缩称为心房扑动。

老年人心房扑动预防

老年人房颤与房扑绝大多数发生于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肺心病,低血钾,急性肺部感染或洋地黄中毒等,因此,应首先查清病因,积极进行病因治疗,一般在房颤或房扑发作前,先出现频繁房早,应予以积极治疗,以防发展为房颤或房扑,对于反复频繁发作者,可摸索适当抗心律失常药物以最小剂量予以长期维持,防止复发。

老年人心房扑动并发症 并发症 心绞痛低血压心力衰竭

严重者可并发心绞痛,低血压,心力衰竭等。

老年人心房扑动症状 常见症状 低血压 心悸 传导阻滞 心动过速 头晕 心绞痛 休克

1.心房扑动呈1∶1下传时(多在婴幼儿发生)可使心室率快达250次/min左右,可出现低血压,头晕,心悸,心绞痛,甚至心源性休克。

2.颈静脉搏动快于心室率。

3.压迫颈动脉窦可加重房室传导阻滞而暂时使心室率减慢。

4.心脏听诊,最常见的是快而规则的心率,150次/min左右,房室比例为2∶1下传,当房室比例呈3∶1或4∶1下传时,则心率减慢,此时仔细听诊可听到快而低的心房收缩音。

老年人心房扑动的检查

房扑有原发疾病如风心病,肺心病感染者,血白细胞可升高。肺心病者有肺部感染,X线可见异常。

老年人心房扑动诊断鉴别

诊断标准

确诊的主要手段仍应依靠心电图,其特征为:

①心电图P波消失,代以形态,间距及振幅均绝对整齐呈锯齿状F波,频率250~350次/min,常见的房扑多为2∶1传导;

②以心电图特征可分为2型:Ⅰ型:扑动波频率300次/min左右,Ⅱ,Ⅲ,aVF导联F波为负向,Ⅱ型:扑动波频率250次/min,Ⅱ,Ⅲ,aVF导联F波直立,起搏治疗可终止Ⅰ型,对Ⅱ型无效;

③心房扑动伴室内差异传导,束支传导阻滞或预激综合征时,应注意与室性心动过速鉴别。

鉴别诊断

房扑应与窦性心动过速,房性阵发性心动过速,室性阵发性心动过速相鉴别。

老年人心房扑动治疗

(一)治疗  

1.同步直流电复律 对预激综合征合并房扑者或伴有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需紧急复律者,呈1∶1房室传导心室率达200次/min以上者,应首选电转复,一般用50~100Ws,成功率几乎100%。  

2.心室率过快可给予毛花苷C(西地兰)静脉注射,可先变为房颤,再转复窦性心律。  

3.胺碘酮静脉注射或口服,亦可取得良好疗效。  

4. 普罗帕酮(心律平)、奎尼丁、丙吡胺(双异丙吡胺)、索他洛尔、氟卡尼等对转复房扑及预防房扑发作均有较好疗效。  

5.个别慢性房扑用上述方法不能复律者,可口服洋地黄或维拉帕米(异搏定)(除外心衰)控制心室率。  

(二)预后  

偶尔短暂发作又无明显不适者预后良好,亦不需治疗。持久房颤,心率较快,心脏基础较差如AMI或并发难治性心衰者则预后较差。

老年人心房扑动护理

1、生活节制注意休息、劳逸结合,生活有序,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对预防疾病有很大的帮助。做到茶饭有规律,生存起居有常、不过度劳累、心境开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合理膳食可多摄入一些高纤维素以及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营养均衡,包括蛋白质、糖、脂肪、维生素、微量元素和膳食纤维等必需的营养素,荤素搭配,食物品种多元化,充分发挥食物间营养物质的互补作用。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