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肝炎–病因、诊断与治疗

Category : 肝病科

温馨提示:用药要坚持,不能中途停药,饮食要有规律,注意休息。

缺血性肝炎病因

病因:

病因尚不明确。

缺血性肝炎简介

缺血性肝炎系指可逆性严重低血压和低氧血症导致肝小叶中央坏死,常由充血性心力衰竭、休克、肝外伤及心脏手术后,致心源性或低血容量性休克,特别是与休克后肝脏再灌注性损伤有关。临床表现类似急性肝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持续显著性升高,但无肝炎病毒感染及肝毒性药到病除物的证据。

缺血性肝炎预防

大多数患者可逆,可能与本病坏死后肝小叶网状支架完整存在并作为肝细胞增生模板有关,本病极少出现肝功能衰竭,病死率常由原发基础疾病决定。

缺血性肝炎并发症 并发症 充血性心力衰竭休克

本病多并发于充血性心力衰竭,休克,肝外伤及心脏疾病。

缺血性肝炎症状 常见症状 心律失常 黄疸 肝叶萎缩 上腹不适 败血症 低血压 肝脏肿大 心肌梗死 食欲减退

一、.基础疾病的表现

本病多见于心脏手术后,特别是同时施行多个瓣膜的人造瓣膜替换术,急性心肌梗死和重度心律失常所致左心功能衰竭,重度感染及败血症等,偶见于慢性肝病基础上发生的上消化道大出血,上述因素均可致肝脏血供明显减少,而与肝脏淤血关系不大。

二、急性肝炎样表现

缺血性肝炎也可有食欲减退,右上腹不适及疼痛,黄疸和肝脏肿大,但更具特点而多见者为血清ALT和AS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有显升高,可达正常的10倍以上,发病1~3日内上升,8日内则迅速降至正常,同时可有血胆红素,碱性磷酸酶,乳酸脱氢酶(LDH)升高,由于LDH升高也可源于心肌梗死,因此,LDH同工酶(LDH5)明显升高则对缺血性肝炎更具诊断价值。

缺血性肝炎的检查

血常规,X射线,CT等。

缺血性肝炎诊断鉴别

诊断

本病诊断应具备以下各项指标:

1.重度低血压后3日内出现ALT,AST的显著而持续地升高;

2.除外近期内急性心肌梗死;

3.缺乏肝炎病毒感染的血清学标志物,并除外毒素和化学物所致的肝损害。

鉴别诊断

1.急性病毒性肝炎

本病可通过检测患者血清肝炎标志物,如甲型,乙型,丙型乃至于丁型肝炎病毒的抗原或抗体,或核酸分子(PCR法)明确之,但对带病毒患者发生缺血性肝炎则存在一定困难,缺血性肝炎患者氨基转移酶(ALT,AST)常于发病后48小时迅速升高,5~10日内即复常,而病毒性肝炎则变化较慢,缺血性肝炎LDH明显升高,而病毒性肝炎仅轻度升高或不升高,肝穿活组织病理检查可资鉴别。

2.急性心肌梗死

本病也可出现血清酶学变化,但其典型的心绞痛症状,心电图的动肪变化不难与缺血性肝炎鉴别,必要时查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PK-MB)和LDH1有助于诊断。

本病治疗以维持适当的心输出量为宜,积极的强有力的利尿可使血容量进一步降低,加重肝脏缺血而可使血容量进一步降低,加重肝脏缺血而促进肝细胞坏死值得注意,多巴胺可增加肝脏血流量并具有强心作用,可供选用,其他防治休克/再灌注性肝损伤的药物尚处于实验阶段。

缺血性肝炎治疗

本病治疗以维持适当的心输出量为宜。积极的强有力的利尿可使血容量进一步降低,加重肝脏缺血而可使血容量进一步降低,加重肝脏缺血而促进肝细胞坏死值得注意。多巴胺可增加肝脏血流量并具有强心作用,可供选用。其他防治休克/再灌注性肝损伤的药物尚处于实验阶段。

预后

大多数患者可逆,可能与本病坏死后肝小叶网状支架完整存在并作为肝细胞增生模板有关。本病极少出现肝功能衰竭。病死率常由原发基础疾病决定。

缺血性肝炎护理

①用药忌过多过杂。很多药物都要经过肝脏解毒。用药过多过杂能增加肝脏负担,反而对肝病不利。有的患者经过长时期的西药治疗,病情反而越来越重,最后停用了全部西药,病情反而好转。一般来说,每次用约不超过2-3种,疗程不超过2-3个月,如无效则可换用其他药物,或暂停一段时间,若有效则可继续应用。

②用药过程中忌不注意休息和营养。休息和营养是肝病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俗语说“三分治七分养”,因为药物所起的作用是有限的,只有在保证休息、营养的基础上才可能发挥作用,忽视休息、营养,而单纯一味地进行药物治疗,就本末倒置了。

③停药忌过早。应用联苯双酯、强力宁或苷利酸等药物常可使转氨酶下降甚至正常,但并不代表疾病已经好转或痊愈:这些药物往往具有短期效应,但是,停药后常出现反跳现象,因此在应用这些药物使转氨酶降至正常后,应像应用激素一样逐渐减量,并坚持服用2-3个月甚至1年。

④应根据病情,有针对性地用药。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