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现丝虫病–病因、诊断与治疗

Category : 其他

温馨提示:多摄入一些高纤维素以及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营养均衡。

常现丝虫病病因

(一)发病原因

雌虫长,宽为(70~80)mm×120μm,雄虫长,宽为45mm×60μm,微丝蚴长,宽为200μm×4μm,无鞘膜,无规则的周期性。

(二)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与罗阿丝虫病相似。

常现丝虫病简介

常现丝虫病(filariasis perstans)系由常现丝虫寄生于体腔(胸腔,腹腔和心包)、肠系膜、肾周围或腹膜后组织所致的寄生虫病。

常现丝虫病预防

1.普查普治及早发现患者和带虫者,及时治愈,既保证人民健康,又减少和杜绝传染源。普查应以1周岁以上的全体居民为对象,要求95%以上居民接受采血;

2.防蚊灭蚊;

3.加强对已达基本消灭丝虫病指标地区的流行病学监测。在监测工作中应注意:①对原阳性病人复查复治;对以往未检者进行补查补治;同时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发现病人,及时治疗直至转阴。②加强对血检阳性户的蚊媒监测,发现感染蚊,即以感染蚊户为中心,向周围人群扩大查血和灭蚊,以清除疫点,防止继续传播。

常现丝虫病并发症 并发症 关节炎心包炎心力衰竭

可并发关节炎,心包炎,严重患者出现心力衰竭。

常现丝虫病症状 常见症状 肝脾肿大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心力衰竭 心包炎

常现丝虫病可长期寄生而不产生症状,但有些病例可出现多种临床症状,包括血管神经性水肿,与罗阿丝虫卡拉巴肿相似,有头痛,关节痛,神经精神症状,肝脾肿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等,严重者可出现心包炎,甚至心力衰竭。

常现丝虫病的检查

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增多,血液可找到微丝蚴。

常现丝虫病诊断鉴别

诊断有赖于血液内找到微丝蚴。

应与盘尾丝虫病,欧氏丝虫病相鉴别。

常现丝虫病治疗

(一)治疗

甲苯达唑疗效较好,100mg/次,2次/d,连服30天,乙胺嗪单一疗程效果欠佳,常需几个疗程,剂量为5~6mg/(kg·d),2~3周为1个疗程。

(二)预后

预后与阿罗丝虫病,但不累及视神经。

常现丝虫病护理

注意适当休息,勿过劳掌握动静结合,休息好,有利于疲劳的恢复;运动可以增强体力,增强抗病能力,两者相结合,可更好的恢复。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