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斜角肌综合征–病因、诊断与治疗

Category : 骨外科

温馨提示:饮食清淡有营养,注意膳食平衡。

前斜角肌综合征病因

本病与神经血管束通过斜角肌构成的三角间隙有关。

先天性畸形(35%):

前中斜角肌融合成为一块,因此臂丛必须劈开前,中斜角肌的纤维穿过。病人一般呈现下垂肩与肩胛带的肌肉不发达,其症状则因受压的组织而有所不同。

前斜角肌肥大(25%):

前斜角肌位于颈椎外侧的深部,起于颈椎3~6横突的前结节,止于第一肋骨内缘斜角肌结节。可以是原发的,也可以是继发于臂丛受刺激而引起的前斜角肌痉挛。

前斜角肌的附着点靠外造成三角间隙的狭窄。

以上三种情况均可使神经血管束受压产生斜角肌症候群。

前斜角肌综合征简介

前斜角肌位于颈椎外侧的深部,起于颈椎3~6横突的前结节,止于第一肋骨内缘斜角肌结节。前斜角肌综合征是指各种原因引起前斜角肌水肿,增生、痉挛并上提第一肋,导致斜角肌间隙狭窄,卡压穿行其间的臂丛神经及锁骨下动静脉而引起相应临床症状的疾患。

前斜角肌综合征预防

随着社会发展,从事计算机及文秘等伏案工作的人员逐渐增多,这使得软组织劳损性疾患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故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劳逸结合,多进行体育锻炼适当休息,可达到预防此类劳损性疾患的发生。

前斜角肌综合征并发症 并发症 手足发绀症肌肉萎缩

本病可引起患侧的血管症状,如上肢或手指发凉,发绀或呈苍白色,以手最明显,下垂时更明显,患侧脉搏减弱,血压减压,严重时可有指端坏死,点状瘀斑等,长期患者,受累区及手部小肌肉萎缩,握力减弱。

前斜角肌综合征症状 常见症状 拇指和食指不能… 下垂肩 肩胛带的肌肉不发达 小指感觉消失 前臂和腕部的疼痛

前斜角肌症状群发生于中年人,女性多于男性,右侧多于左侧,病人一般呈现下垂肩与肩胛带的肌肉不发达,其症状则因受压的组织而有所不同。

1.锁骨下动脉受压

其疼痛为缺血性跳痛,起病可以是骤然的,伴有酸痛与不适,开始于颈部放射到手与手指,以麻木及麻刺感明显,疼痛的部位没有明确的界限,颈椎的活动可使疼痛加重,颈部伸直时使斜角肌间隙变小因而加重疼痛,颈部屈曲能使斜角肌间隙加大,疼痛可得以缓解,牵引患肢使肩胛下降则可使症状加重。

2.臂丛神经受压

这种情况发生于长期的病变,臂丛的下干受压,为锐性疼痛并向前臂内侧以及4,5手指放射。

3.锁骨下动脉与臂丛神经同时受压

这种情况与颈肋的症状相同, 病人常用手支撑头部,使之向患侧倾斜,借此缓解前斜角肌的张力,在锁骨上窝可扪及前斜角肌紧张,压痛,压迫肌肉引出重压痛与放射痛,颈部伸直加重疼痛,有时手部出现过敏与寒凉,运动障碍及反射消失。

前斜角肌综合征的检查

本病的辅助检查方法主要有X线检查和血管摄影以及CT检查。

1、可以利用X线片排除颈胸椎的畸形——如颈肋或第一肋骨的异常。

2、血管摄影对本病的诊断有价值,用此方法还可以将锁骨下动脉的压迫进行定位。

3、CT检查:CT可见由于肌细胞肥大引起横断面面积增大;肌纤维增生可导致局部密度增大,CT值增大;当与周围组织粘连使得CT片示前斜角肌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

前斜角肌综合征诊断鉴别

诊断

根据病因,症状和相关检查即可诊断。

鉴别诊断

前斜角肌综合征属于臂丛性上肢疼痛和血管障碍范畴,需与以下的几个疾病进行鉴别:

1、神经根型颈椎病

其疼痛性质属根性神经痛,为闪电样放射,并与神经根分布一致,压痛点多在患侧颈关节突,X线示颈椎骨质增生,椎体关节错位,阿迪森试验阴性。

2、胸小肌综合征

令患者做胸肌收缩,或上肢过度外展,做患肢抗阻力内收检查,可出现症状,脉搏减弱或消失,改变肩臂位置后,症状减轻,压痛点在喙突部位。

3、颈椎综合症

又称颈椎病,是一种进展缓慢的退行性疾患,多见于中老年人,根据临床症状及X光或CT,MRI检查,颈椎病可分为神经根型,椎动脉型,交叉神经型和脊髓型四型, 颈椎长时间处于屈曲位或某些特定体位,不仅使颈椎间盘内的压力增高,而且也使颈部肌肉长期处于不协调受力状态,颈后部肌肉和韧带易受牵拉劳损,都易于发生颈椎病。

前斜角肌综合征治疗

对本病可进行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1、本病用保守治疗的方法效果满意,用局部麻醉剂直接注射到前斜角肌内症状立即缓解,有时并可得到永久的治愈。按摩有一定疗效。   

2、如果保守治疗无效,且症状又不能忍受时则应采取手术治疗,其手术方式与进路可参照颈肋手术,应在术中仔细探查臂丛与锁骨下动脉受压的原因及部位,将前斜角肌切断,分离并缓解神经血管受压情况。

前斜角肌综合征护理

勿需特别处理,嘱其注意保护颈部或腰部,即可同时应嘱其避免外伤及过度劳累。对有局部疼痛等一般症状者,可予以对症处理。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减少危险因素如吸烟、酗酒,提高自身的免疫力。戒烟、少喝酒及咖啡。吸烟最易损害呼吸道表面屏障,诱发疾病发作。烟酒及咖啡都会刺激神经兴奋,有些人想借以“消除紧张和疲劳”,其实反而削弱了人体的抗病力。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