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病因、诊断与治疗

Category : 内科 , 消化内科

温馨提示:注意休息、劳逸结合,生活有序。

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病因

门脉性肝纤维化和胆道增生(35%):

有广泛的门脉区纤维化,甚至类似肝硬化的表现,有明显的胆小管增生,6个月前黄疸消退,但肝,脾进行性肿大,变硬,以后有2例出现了门脉高压,但该类患者肝外胆管无异常。

小胆管发育不良(25%):

肝结构正常,有轻微肝细胞损伤,门区仅轻微纤维化,但胆管数明显减少,胆汁淤积散布在肝小叶内,临床经过为进行性黄疸,伴有瘙痒和高胆固醇血症。

肝细胞损伤(15%):

特点是肝细胞肿大,相对炎性细胞浸润轻,且多为单核细胞浸润,可伴或不伴有肝纤维化,可有淤胆,但门脉区无胆栓形成。

 

 

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简介

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是血中抗蛋白酶成份-α1-抗胰蛋白酶(简称α1-AT)缺乏引起的一种先天性代谢病,通过常染色体遗传。临床特点为新生儿肝炎,婴幼儿和成人的肝硬化,肝癌和肺气肿等。

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预防

预防措施包括戒烟,去除可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因素,预防支气管肺部感染及全身健康的评价等。

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并发症 并发症 肝炎黄疸肺气肿

患者易并发肝炎,胆汁淤积性黄疸,肝硬化,肝癌,肺气肿,上消化道出血或肝昏迷等。

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症状 常见症状 肝肿大 上消化道出血 肝昏迷 黄疸 门脉高压

在出生后第一周可有胆汁淤积性黄疸,大便不着色,尿色深,体检可发现肝肿大,生化指标有梗阻性黄疸的指征,2~4个月时黄疸往往消失,在2岁以后可现肝硬化。

在成年人,大多数α1-AT缺乏症患者以突出的门脉高压症为首发表现,患者常死于上消化道出血和/或肝昏迷,常发生肺气肿,男性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病率高于女性。

由α1-AT缺乏导致肝硬化患者,肝脏肿瘤发病率很高,以起源于肝细胞者居多,部分起源于胆管。

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的检查

可作正常α1-AT含量测定,Pi表型分析来确诊,肝穿刺活组织检查可见肝细胞充满大小不等球形红色小体,PAS染色呈阳性反应。

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诊断鉴别

诊断本病可依靠有家族史,新生儿胆汁淤积,同时伴有肺气肿或反复肺部感染,纸上蛋白电泳发现α1-球蛋白缺乏,可作正常α1-AT含量测定,Pi表型分析来确诊,肝穿刺活组织检查可见肝细胞充满大小不等球形红色小体,PAS染色呈阳性反应,无须鉴别。

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治疗

目前尚无特效疗法,因而最好的办法是避免α1-AT缺乏症的发生。父母为Pizz杂合子,其子女有225%的可能出现Pizz表型,在15~17周胎龄时,直接取胎儿脐血作Pizz表型分析,对具有发病危险的胎儿终止妊娠有肯定的价值,对α1-AT缺乏症患者,较有前途的治疗方法是:

①肝脏移植;②利用遗传工程的方法对患者植入Z基因,以使其产生α1-AT;③基因重组。

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护理

规律运动,增强体质,预防疾病。


加载中